bat365中文官方网
学生工作

古厝新数,行迹福州 | 濂江碧波荡漾千顷,书院古韵传承千年

来源: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    发布日期:2024-01-28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

“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”。千年前,理学大师朱熹游历至现仓山区林浦村濂江书院讲学时,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习道的治学境。林浦古村,被誉为一部鲜活的史书,它既是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地,又是现代文明中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村。为鼓励同学们从古迹保护视角探索古村落的发展历程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“数字照亮文脉之光,技术护航古厝保护”实践队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——林浦村进行实地参观考察。

林浦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,曾名“濂浦”,因闽江岔道濂江而得名,自五代开始,林姓聚族而居,日趋兴盛,林浦村由此得名。现今的林浦分属狮山、濂江、绍岐、福濂4个行政村,为更好开展林浦文化的传承与推广,四个村子成立了以林浦村为名的中心村。林浦村于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同年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
林浦佳话,文脉永续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实践队来到了濂江书院。因为实践队的到来,不多时,书院内也聚集了一众游客,与实践队一起走进书院的岁月变迁。书院始建于唐末,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也是福州唯一一所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书院。书院千年来办学不断,将理学大家朱熹的办学理念代代传承,它也是紧邻的林浦小学的前身。走上石阶,一石栏杆映入眼帘,上刻“文光射斗,廉水腾龙”,展现了当年书院师生勤耕好学的景象。历史上,林浦村共走出了18名进士,可谓“全国进士第一村”,有着明朝闻名八闽“七科八进士”、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唯一的“三代五尚书”。

“泰山”巍峨,佳话久传。林浦村内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帝行宫——泰山宫,也是福州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帝行宫,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。当年宋末君臣从临安一路南逃至此,随同军士有十数万,民二十余万,淮兵万余。于是削平林浦山峰驻扎,此山从此得名平山,史有“平山点兵”之说,而林浦平山堂也成为宋帝行宫。文天祥、陆秀夫等名臣皆于此谋划过光复大业,故此宫也与其他坐北朝南的皇帝行宫不同,它坐南朝北,寓意君臣希望有朝一日收复旧土,重回临安的愿望。后元兵攻陷福州,为逃避追查,林浦百姓将宋帝行宫平山阁改为社庙,称为 “泰山宫”。

 

家风优良,代代相承。出了泰山宫,众人漫步在新建不久的家风家训广场。门前是“诗礼传家”的牌匾和刻有“家风家训”的印章雕刻。后有林元美、林翰等一系列林氏家族人物小传,讲述着八进士、五尚书勋业德学、文事武功传承后世,炳耀千秋的佳话。林氏之所以享誉“七科八进士,三代五尚书”“国师三祭酒”之名,究其根本在于家族门风优良、重视教育,得以让忠贞为国、廉洁奉公的品格一脉相承。

为深入了解林浦村内古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,实践队前往濂江村村委会进行座谈交流,与城门镇团委书记张歆歆、濂江村党委书记林立贤和村宣传委员林健进行交流。

实践队在与村委会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后,就如何保护、传承与宣传林浦古村和保护传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总结了如下五点:

1、让古镇永远“年轻”

林浦古村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修缮和保护。村民们代代居于此处,对家乡有深厚的情怀,都自愿集资修葺古厝,承担讲解员工作,传承和发扬林浦文化。在政府的支持下,村内投入资金完善照明、监控、显示屏等设施建设,定期修剪树木枝干、改牵电线、消防检查、配备防火用具等,足见林浦古村传承历史文化、保护古建筑的用心和决心。

2数字赋能文脉传承

队员们还了解到,林浦村目前已经陆续开展用数字技术宣传、保护古建筑的行动了,例如,与各高校合作,利用数字建模技术保存古厝房屋结构、拍摄宣传纪录片展现古村韵味、绘制古厝数字地图等等。一系列技术在古厝宣传、保护工作上的具体应用,让大家更具象地体会到数字技术在文脉传承上的力量。

3历史文化传承要从小抓起

为更好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,村中进行了小学、中学生“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”,此举既让学生们领略古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魅力,更是动员了他们成为传承和发扬林浦文化的新生力量。目前正在筹备的鹤鸣拳传承培训馆也是如此,在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,也让传统非遗得到了传承。

4保护文脉也要紧跟时代步伐

随着时代进步,林浦古城村的保护和宣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“老方法”。咖啡屋、文创馆、特色小店的规划开展,改为茶室逐渐利用起来的老宅和已经畅通的福州地铁4、5、6号线,都显示着林浦古村的文化传承正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。

5保护传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

历史古韵的保护过程中也不免遇到一些曲折,如新装设备需要经费维护、闲置房屋容易老化、村民经济收入途径单一、古厝宣传力仍然不够、吸引游客困难等,正待集思广益,得到有效的建议,妥善解决。

 

上一篇
下一篇